德意志(地区)的封建化相当迟缓,大概要到泛高中世纪……约莫11、12世纪的时候才初步完成。这是因为,首先,德意志一直缺乏一个核心的王权,虽然有很多仿罗马或者法兰克的边区马克,但实际上部落公社尚未瓦解,其次,日耳曼自由农民(可以勉强理解为富农,可能还有一定的武装)也在公社当中独立,而拒绝人身依附和私有财产制的入侵。
德意志的王权和德意志的历史,目前通常是被认为始自919年,也就是萨克森王朝的亨利一世的年代,德意志地区那些公爵们被形式上控制在国王旗下——这得多亏他训练出来的一支有力的军队——在那段时间前后,教会势力和中小封建主也被他先后拉拢,士瓦本、巴伐利亚、洛林分别被挫败或吞并,连东边虎视眈眈的匈牙利人和北边志得意满的丹麦人,也被他的军队打败,这样一来,王国地位就得到了巩固,弗里斯-丹麦一带也重新建立起来了边区马克。
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的多,如果是正经科班出身的德国史专业,他们给出的德意志古地图会显现出一片零碎的盛景——亨利的王国,只能算是一个早期封建的德意志国家,它只是借助军队具备了一个封建国家雏形,可能会形成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但在那个时候,远远不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亨利一世在进行统治时也在谋取更稳定且更开阔的国土,比如,对于易北河东边的斯拉夫人,他在928年选择了护教名义的征服+修筑城堡的手段,德意志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勃兰登堡和麦森就是当时建立的。
可惜这位君主短命,德意志的政治任务还要靠其子奥托一世(Otto I 936-973在位)。
奥托不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但他做过的事令人印象深刻,人们称其为“均势者”“南征者”“神罗第一皇帝”“教皇的大救星”,这些绰号的来源很有必要解释一番。
“均势”,面对父亲撒手人寰后留下的碎片政治,奥托选择了军队+任用亲信的方式,而且对那些最重要的区域主教也选择了拉拢或控制;颁布法律来要求市集关税交给主教和教会势力,不允许“世俗封建主”插手,这样一来,“教会的封建主”就成为了王室军官或者国家政治主,也就是所谓的“奥托的王国教会体制”——这样一来,一边是教会,另一边是公爵,他希望能够这样在二者当中取得支持——但很遗憾历史已经告诉过我们,这种政策也没能很长远地巩固封建制的德意志国家。
“南征”和“教皇救星”,奥拓的目光望向了南方,东边的斯拉夫人已经在先王的政策下选择了皈依基督教或者说日耳曼化,西方的法兰克又一时难以下咽,于是在南方,那些富有但却并不团结的意大利城市就格外引人瞩目。
十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最繁荣的地区,为了攫取财富和声望与权势,奥托先是掠夺、扩张、占领帕维亚,自诩“伦巴德国王”,恰在此时罗马教皇为了逃离罗马城市的控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一封求援信。
奥托自然大喜过望,效法伟大的查理曼建立起一个世俗+教会的统一国家是他的野心,也是他的梦想,既然教廷及时相赠良机,那么这就不能错过了……
于是乎,很快在162年前查理大帝在罗马加冕的一幕由出现了,又一个“罗马帝国”横空出世——“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
史料指出:962年称“罗马帝国”,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又臭又长的名字要等到14世纪才正式使用,在建立之初,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除了德意志地区,还囊括了伦巴德、意大利。
在这种世俗-教会的政治结构里,罗马教皇和教会势力多少是乐意从属于帝国并且为帝国服务的,但是,过分重视意大利的财富和罗马的教会势力,也让德意志内部事务多少受到了疏忽,大封建主的权势固然可以因为“是国王的亲信”而暂时得到控制,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帝国政治向意大利的倾斜,大封建主们很快就会有机会扩大独立性。
至少,德意志历史向我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幅尴尬局面,在10世纪末,那些皇帝侵占、控制意大利南部失败后,东部的斯拉夫人就趁机摆脱了德意志统治——波兰和匈牙利两个王国也在教会方面得到了独立,更不要说,皇帝和教皇之间的合作也出现了矛盾,教会借助文化和名誉权,不断约束增长的皇帝权势——后来赫赫有名的卡诺莎城堡之歉即是矛盾的爆发高潮。
德意志的封建领地制经济(Grundherrschaftswirtschaft)
德意志兰在10世纪还很少封建化,11世纪才正式加速,如我们所说,成长的缓慢是德意志的政治特点之一,公国的公爵把攻占土地作为封地赐给军事贵族(军功爵),军事贵族又把土地分给小贵族(骑士),如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权力听命于一个统一的“王”就成了难事。
加强君权,这一点德意志确实不如隔壁的法兰西行为果决,但这是有原因的,罗马化程度极高的高卢地区接受国王本来就比德意志快得多,并且,法国君主通过建立强大的军队和联姻的双重手段巩固君权——直到百年战争时勃艮第公国作妖和国王本人嗣位问题、精神发疯。
所以,未被罗马征服过的公社的武装富农对封建化非常抵触,甚至经常出现封建主联合富农反对德系君主的事情,但这些富农绝对不会想到,因为后来战争、饥荒、负债等问题,公社越来越多走向了瓦解,自由富农越来越多破产而成为了依附农,于是在德意志,带有强力的人身依附色彩的租佃农也越来越多,他们必须按照时期向领主完成赋税、劳役,而骑士和领主则对他们有“保护权”,公国反而成为了小小王国,这样一来,领地就因为其稳定下来成为了领主家族的世袭地产,农民成为世袭依附农和农奴——在西部和西北部的德系公国,这种情况相当常见。
来具体说说这封建领地制经济吧。
这是一种实物经济,农业经营不是为了市场,而是为了切实的需要和领主的享用,领主要提高地租,依附农则要尽量减小地租,中间的管家(Meier)掌管收取地租。
11世纪之前,这种情况尚且有稳固的作用,不到200年就很快发生了暴力剥削和暴动起义,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缓慢但坚决地进入德意志兰,这种情况越发明显:农民通过逃亡、抗税等方式,倒逼领主让步。
后来那些中层的管家因为权势有膨胀的嫌疑,也很快被废除,领主们把土地作为一种伪世袭地出租给农民,不再收取实物而是改收税金,这就是“领主庄园”——强人身依附性的“劳役田庄”就此走向没落,虽然,在西北方,还有一些领主希望把“劳役田庄”强加给剩下的自由民农庄之上,但这种强依附的领地制度已经大势已去,后来爆发的农民战争和领主庄园都已经昭示这样一个事实——强人身依附的、畸形的德意志农奴封建化已经要衰落了。
标签: 私有财产 查理大帝 勃兰登堡 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Meier 志得意满 12世纪 撒手人寰 大喜过望 又臭又长 巴伐利亚 这样一来 百年战争 印象深刻 不能错过 横空出世 就是这样 赫赫有名 虎视眈眈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