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发起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其中重点提到,作为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明确致癌物,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近年来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幽门螺杆菌怎样预防?如何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6月17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专家齐聚南京,分享研究成果。
医生介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主要得益于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居民健康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近70%的感染者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体检或者日常检查时一定要尽早筛查。
“感染率大概每年以0.9%到1%的速率在下降,有些人是有症状的,比如说上腹疼、饱胀、反酸。检测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呼吸试验,无论是碳13和碳14都比较方便;第二种就是幽门螺杆菌的粪便抗原检测,既可以到医院去检查,也可以居家检查。”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张振玉介绍。
由于症状不明显,之前不少患者即使在确诊感染后,也不愿意积极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认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药效太强,会把肠道中正常的菌类全部消灭,医生表示,这些都只是片面的看法。
“根据国家指南要求,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要治疗的,没有所谓的‘好的’幽门螺杆菌。没有抗衡因素也就是说不能治,比如他所有的药都过敏有严重的一些疾病,可以选择不根除,可以根除的建议是根除。因为只有根除了才能降低幽门螺杆菌负荷,降低疾病的负担,减少它的传染源。”张振玉表示。
医生提醒,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主要呈现家庭聚集性的特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使用公筷、公勺,不给孩子嘴对嘴喂食,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由于患者首诊一般都是在基层医院,加强能力建设、应用新技术很关键。
“千人一方,这样的根除率往往低下,我们可以做基因像PCR这种看看基因突变,可以预测它的耐药情况,来达到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要把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使他们诊断与治疗更加规范化,对于基层治疗失败的病人 可以转诊到上级医院,做到相互的联动使病人达到很好的治愈效果。”张振玉表示。
标签: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