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1日,夏至。49岁的干昌蓉正在向当地农户李大姐收购她刚刚腌制好的泡蒜,她身处的位置正是成都市温江区万春稻蒜现代农业园的核心区——和林稻海,而在干昌蓉的身后就是全国第一家乡村气象博物馆——温江乡村气象博物馆。“你没事还是多去逛下气象博物馆,多了解点气象知识,争取明年收成更好!”干昌蓉笑着对李大姐说道。简单交谈几句之后,她便匆匆赶回和林村大蒜文化体验中心。
(资料图片)
传承千年的蒜文化,如今内涵更为丰富
温江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大蒜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有“中国十大蒜乡之一”的美誉,2006年温江大蒜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中“红七星大蒜”尤为出名。“细嫩味浓、清脆化渣、瓣肥脂重、余香悠长、辛辣汁稠”已成为温江大蒜的地理印记。据了解,温江区红七星大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左右,蒜薹按每亩产400公斤,预计今年蒜薹产量在1200万斤以上,再加上蒜头收入,种植大蒜的产值4500万元以上,大蒜种植产业成为助力温江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
干昌蓉走在和林村乡间的道路上
作为土生土长的和林村人,干昌容三代人都在与蒜打交道,至今已近100年。今年三月,“温江糖醋蒜制作技艺”正式成为温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干昌蓉作为和林村制蒜的代表人物,正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积极申报“温江糖醋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糖醋蒜制作一共分为四步,首先是选料,选出大小均匀的扁圆形大蒜,颜色必须呈淡紫红色;第二步就是清洗,将选出来的大蒜去根去皮用一斤蒜10克盐的比例腌制三天,这样可以去除大蒜的辛辣味;第三步是晾晒,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泡菜坛,经过高温消毒后,将腌制好晾干的大蒜放入坛中,这样大蒜的保存时间就会更久;最后一步就是腌蒜,按照水、醋、糖,5:2:1的比例将大蒜搅拌均匀密封保存,一个月后就可以食用啦!”干昌榕一边现场演示制作糖醋蒜,一边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和林村稻蒜轮作面积1174亩,亩产大蒜1400斤,亩均年收入超万元,和林村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泡蒜历史传承逾百年。目前,我们以传统产业大蒜为突破口,希望能够孵化更多的大蒜衍生产品,让我们温江大蒜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林村村民委员会委员胡祥向记者介绍道。
干昌蓉正在清洗红七星蒜
清洗好的红七星蒜
干昌蓉正在制作糖醋蒜
电商、物流、乡村驿站,多功能蒜文化“博物馆”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和林村除了有中国首个乡村气象博物馆,还有一个大蒜文化“博物馆”,记者走进大蒜文化体验中心,辛辣的泡蒜味道扑面而来,从大蒜选种、种植、管理、收获及制作产品等各环节工艺均有展示,让前来参观的市民在大蒜的“一生”中感受文化的传承与魅力。2022年11月,在和林村村委和干昌蓉的共同努力下,蒜文化展示馆又增加了新的功能——乡村驿站。记者在现场采访干昌蓉时,一名中国邮政的快递员正好前来收发快递,她麻利地将三袋发往西安的大米和两罐发往新疆的泡蒜交给快递员之后,便向记者介绍道:“之所以要建快递站,是因为我们和林村除了大蒜以外还有其他很多优质的农副产品,比如大米、菜油等,我希望能够通过快递下乡,将我们的农副产品运送到全国各地,从而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记者采访当日,仅看到中国邮政一家公司前来收发快递,当问及干昌蓉原因时,她无奈的表示:“目前,只有一家快递公司愿意下沉到我们快递点,我们也多方尝试邀请其他快递公司下沉到我们快递点,但多数快递公司认为运营成本过高,不愿意加入,这大大的影响了我们的运力。说罢,干昌蓉将最近谈过的快递公司的资料展示给记者。“说句实话,我们这个快递站利润微薄,大家也只是想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分力量,我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快递公司加入我们。”干昌蓉坦言道。
干昌蓉将和林村的农产品通过乡村驿站发往全国各地
延展产业链条,塑造温江稻蒜品牌
干昌容希望来参加成都大运会的各国游客能尝尝温江大蒜
近年来,温江区大力延展产业链条,塑造温江稻蒜品牌。丰富完善黑蒜等大蒜深加工产品种类,延伸农产品供应链条。开展温江大蒜产品品牌推广、电商营销,全方位拓展产销对接模式,温江糖醋蒜就是代表产品之一。记者采访最后,干昌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村上能想点办法,让前来参加成都大运会的各国游客能尝尝我们温江大蒜,如此,我们的蒜不仅能走向全国,更能走向全世界!
温江糖醋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 张婷婷 何宏 文字 刘阳 摄影/摄像 刘阳 何思田 剪辑 何思田 胡澜馨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
标签:
要文